综研两会视点 | 黄睿:财政民生支出信息不再是“不能说的秘密”

时间:2018-03-10 16:37

3194

黄睿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博士后工作站


 

2018年是我国十九大的开局年,新年伊始,如何管好家、开好局是本届政府需要向公众交出的一份答卷。


 

2018年更为充裕的财政预算支出能否满足更高质量的民生需求,成为本届政府亟需向公众回答的问题之一。2017年,在减费降税的背景下,我国仍实现7.4%的财政收入增速,同时,2017年政府负债率和2018年预算赤字率双双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要改变积极的财政政策方向。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较2017年增长7.6%,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中央基建投资均较2017年有较大规模增加,用于民生和社会发展的“钱袋子”较2017年更为充裕。在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进一步扩大、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如何用“钱袋子”满足更高的民生需求,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


 

对政府财政民生支出进行监督是民众了解政府财政运行的重要途径,一般从两个维度进行考量:一是财政信息公开透明度,评判政府是否依法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及时、准确、完整的告知公众财政资金流向;二是财政支出绩效,判断财政支出是否实现了保民生、调结构、促发展的预设目标。


 

财政民生支出信息的

公开透明度增强


 

我国第三方独立机构是财政信息透明度的重要监督力量。目前,我国对财政透明度的第三方评估报告主要有三个,包括2009年起,上海财经大学每年公布的《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2012年起,清华大学每年定期发布的《中国市级政府财政信息透明度研究报告》、2016年起,马洪基金会和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每年定期发布的《中国政府财政(民生支出)信息公开报告》。


 

2017年三份独立报告均显示我国财政信息透明度较上年有显著提升。第三方机构从不同维度对政府财政信息进行评估过程中,逐渐细化评估对象、完善评估指标,对各省、市的评议活动有效的促进了政府财政支出透明度的增强。


 

关于财政民生支出,公众“应知而未知”现象减少,但“可知而未知”现象仍待解决


 

从最近发布的《中国政府财政(民生支出)信息公开报告》显示,以时效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衡量信息公开质量,我国财政民生支出信息公开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府应主动公开的信息,其时效性和完整性表现良好,公众“应知而未知”现象减少,但在规范性上存在较大缺陷,导致省市间的部分数据难以横向对比;二是政府依申请公开的信息,在完整性上存在较大短板,即公众“可知而未知”的现象仍突出。


 

公众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口帮扶资金的信息“应知而难知”


 

随着扶贫专项资金规模的扩大,监管问题日渐凸显。为到2020年实现全体脱贫、消除绝对贫困,我国设立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各地方政府也设立财政对口帮扶资金,2018年进入我国扶贫攻坚期,中央财政对扶贫的投入达到1061亿元。而随着资金规模扩大,监管漏洞也渐现,2017年财政部对28个省的874个县进行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专项检查过程中,共追回虚报冒领和挤占挪用资金7.3亿元。


 

第三方机构作为独立监督力量,针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对口帮扶资金的信息公开也尝试进行了评估。根据《中国政府财政(民生支出)信息公开报告》显示,我国目前这两部分资金的信息公开情况亟待改善。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信息公开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各地政府基本都做到了主动公开专项扶贫资金收支总量,但数据的规范性、完整性尚待进一步提升;依申请公开数据比主动公开数据的质量更好一些,但依申请公开数据的完整性也还存在较明显短板。


 

对口帮扶资金的信息公开透明度最低。我国9个省市对西部地区存在帮扶任务,约7成地区主动或依申请披露了帮扶资金信息,但仅浙江和广东较详细的披露了资金在对应项目上的安排。由于对口帮扶资金的披露的主体、渠道不够明晰,造成公众很难对这部分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


 

财政支出、扶贫资金的绩效评估提上日程,第三方专业机构或可成为重要监督力量


 

我国财政民生支出公开的透明度日益提升,得益于国内逐步形成的“智库/高校+媒体”的第三方独立监督力量。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财政部、扶贫办在3月7日分别召开的记者会上,财政部部长和扶贫办主任均提出需强化对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评估,也都强调了引入第三方专业监督力量。政府对财政绩效评估已有一套标准,但学界对财政绩效评估的争论仍无定论,第三方专业机构在促进各省市政府不断改善财政信息公开工作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深挖财政支出的绩效,逐步完善评价指标,构建受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经济社会指标体系,全面对财政绩效进行评估。


 

财政支出信息公开

“最后一公里”待打通


 

对省市政府财政支出的监督,逐渐从信息公开的形式向资金使用的绩效方向发展,原来“不能说的秘密”正逐步向公众揭开面纱,这既是我国政府向现代治理转型的要求,也是服务型政府逐步形成的集中体现。


 

但在我国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的“钱袋子”逐渐走入公众视野的同时,我国县级财政的公开信息仍然模糊。根据国家审计署数据显示,我国2779个县级财政在2012年有98%是负债运转,部分区县税、费不分。今年强调了财税体制改革,在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划分明晰的基础上,期待今年县级财政也能向公众及时、完整、规范的“晒账本”,实现向下完善财政资金的公开信息、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打通财政信息透明化的“最后一公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