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特别合作区如何推进产业“深发展”?

综研专访

作者:刘兴贺

时间:2018-12-18 09:12

17947

2018年12月16日上午,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揭牌,正式升级为深圳第“10+1”区。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分别于2011、2014、2018年,先后三次参与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是合作区建设成长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在合作区产业规划编制也特别突出了“深汕一体,依托深圳,融入深圳”的思路。

综研专访|深汕特别合作区如何推进产业“深发展”?

 一、综研专访: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及重点是怎么样的?产业“深发展”情况如何?

刘兴贺:第一,在产业转移工业园阶段(2011年之前),产业转移工业园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双转移”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两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合作共赢的重要途径。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规划面积为13.08平方公里,只能从单一的工业园区发展角度去对产业进行规划,当时主要发展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IT业、旅游、能源、临港工业、物流等产业。

综研专访|深汕特别合作区如何推进产业“深发展”?

第二,在合作区起步阶段(2011-2013年),产业转移园升级为深汕特别合作区,行使地级市管理权限,深圳主管经济管理和建设。由于体制机制调整,发展空间拓展到468.3平方公里,已经升级为产业城市的概念,由于深圳元素介入,宏观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革,基于资源条件、产业基础、阶段性特点、企业意愿等做了深入研究和详细摸底调研,确定产业发展重点:以资金密集型产业为突破,带动技术密集型产业,配套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旅游业、生态农业,推动合作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综研专访|深汕特别合作区如何推进产业“深发展”?

第三,在合作区打基础阶段(2014-2017年),深圳元素不断凸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对口帮扶不断深入,腾讯云计算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步入大开发大建设阶段。本阶段的产业发展主要侧重于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创新、宏观发展环境所带来的影响,结合产业发展已有基础,确定产业发展重点: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并进,发挥港口、生态等资源优势,构建创新生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综研专访|深汕特别合作区如何推进产业“深发展”?

第四,现阶段,合作区成为深圳第“10+1”区,由深圳负责全面建设管理,经过几年发展,发展规模和效益显著增强。2010-2017年GDP占汕尾市比重从3.7%上升至5.2%,人均GDP从汕尾市的1.59倍提高到2.18倍,成为区域发展领头羊。初步形成了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制造四个产业集群,目前,合作区已落地产业项目67个,61个来自深圳。其中,竣工投产13个,主体施工30个,桩基建设5个,正筹备动工19个。为下一步合作区产业发展融入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综研专访: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约束情况?

刘兴贺:对产业发展资源禀赋来看,土地、水、电、人力资源要素供给紧约束,生态环境敏感。合作区土地总面积为468.3平方公里,土地开发潜力大,但受地形限制及交通市政廊道分割,不适合大型企业入驻。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大开发空间,生态基底良好,农田、低丘缓坡、盆地、山林等资源丰富,但是也存在影响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综研专访|深汕特别合作区如何推进产业“深发展”?

三、综研专访:与一般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相比,合作区产业发展最重要考虑什么因素?

刘兴贺:与一般区域不同,合作区是深汕两市共建园区,园区品牌效应和合作机制是决定合作园区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深圳元素”以及深汕合作体制机制的不断优化和理顺,是合作区产业发展的关键钥匙。

第一,2011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刚成立时,通过对企业布局及发展诉求的调研情况来看,深圳元素是吸引企业首要因素,体制机制是深圳企业特别关注的第二要素,同时生活生产配套、劳动力供给、治安和文化、土地发展空间等也是企业投资合作区考虑的主要问题。

综研专访|深汕特别合作区如何推进产业“深发展”?

第二,在合作区打基础阶段,随着新一届领导班子调整到位,合作制度不断完善,以及对口帮扶的不断深入等,促进合作区加快发展。同时汕尾市2014、2015年先后两次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开发建设全面加速,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建成投产项目7个,开工建设项目90个,进一步促进了合作区的联动发展。

综研专访|深汕特别合作区如何推进产业“深发展”?

四、综研专访:新阶段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深发展”的总体考虑?

刘兴贺:新阶段,深汕特别合作区应弘扬深圳改革精神、传承创新基因,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的总体发展定位,以及“一心、两轴、三带、四组团”的产业空间规划,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以科技研发为牵引、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现代化区域产业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第一,要全面对接,融入深圳发展“一盘棋”。从与深圳一体化发展角度来谋划产业发展,充分衔接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新一轮产业发展布局等规划文件及政策,借助深圳创新、产业资源,依托自身区位优势、空间资源、环境资源等要素,优势互补、产业互动,深度参与深圳产业发展布局,深度融入深圳产业发展体系。

第二,要找准定位,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体系。要充分利用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处珠三角与粤东结合部的地理优势,发挥高铁、轨道交通等要素变化进一步缩短产业配套半径的积极作用,找准产业发展定位,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参与港-深-汕创新全链条部署,深度融入区域产业科技一体化发展大局。

第三,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立足当前发展阶段,把握合作区工业化初期的阶段性特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整体谋划产业发展路径,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近期主要以先进制造业为发展重点,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引进,逐步向科技研发和高端服务业发展。

第四,要突出特色,加快产业集聚发展。要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宏观发展环境、上位规划政策、周边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重点、深圳产能增量需求、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基础等,确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产业链、产业环节、产业分工等,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同时突出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带动作用,以重点产业和重点园区率先突破,引导各类要素资源集聚,促进产业发展。

第五,要创新驱动,促进可持续发展。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突出合作区“特别”之处,继续探索各项改革创新举措,逐一突破现阶段体制机制障碍,创新驱动发展方向、路径和模式,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加快建设综合创新生态体系,集约节约利用山海、土地资源,促进产业和环境协调发展,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五、综研专访:面向未来,合作区构筑与深圳乃至粤港澳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体系建议和意见?

刘兴贺:第一,在规划政策方面,加快出台一体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政策。加快出台新时期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投资准入标准等系列文件。在项目引进、人才发展、产业基金、土地出让、科技孵化、研发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出台符合专项扶持政策。争取国家支持,探索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先行先试。

第二,在发展空间方面,加大土地保障力度。加大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借鉴深圳经验,创新土地管理模式,完善国有建设用地出让、租赁、作价入股等资源配置方式,实行工业用地出让弹性年期制,探索推行工业用地租赁、先租后让等方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科学合理确定供地时序,重点保障重大产业项目和公用配套设施用地。

第三,在企业引进方面,建立全方位、立体化招商引资模式。建立招商引资多方联动机制。制定“精准招商”和多元化招商引资方式并存的混合型计划。采取产业链招商、产业环境招商、政策创新招商、行业协会招商、商会招商、重点企业招商等招商模式。建立以产业导向目录、产业准入标准为依据和专家评审为保障的项目选择机制。

第四,在发展方式方面,继续推进“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发展模式。坚定发展实体经济,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布局,建立深度分工协作跨区域产业链,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及科技创新等优质资源,建设深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未来产业重要的集聚区。

第五,在发展配套方面,加快完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城市主干道路,高铁、高速、港口等重大外接工程建设,缩短与深圳产业配套半径,完善水、电、气、电信等市政设施配套,引进深圳优质办学资源,推动普惠性幼儿园、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寄宿制高中等规划建设,推进三级综合医院项目建设,加快绿地中心、东部大厦、与市人才安居集团合作建设的保障房项目等商业配套建设。

第六,在服务水平方面,推进政府服务创新。对标深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建立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机制,着力搭建良好的产业发展软环境。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探索构建小政府、大平台、重服务、高效率的政务管理体系,培育和发展各种整合发展资源和提供专业服务的机构。

推荐阅读

  • 综研观察

    加快推进深江合作纵深发展 2023-12-20 11:14
  • 综研观察

    把深汕合作区建成深圳东部的新加坡 2023-11-16 11:23
  • 综研观察

    新世纪以来,我国研发投入水平扩大了33倍,基础研究经费全球第二 2023-09-26 15:59
  • 综研观察

    推进“深”圈建设,惠州“融深融湾”驶入快车道 2022-08-09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