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篇思考与建议,战“疫”中的智库声音

作者:综合开发研究院

时间:2020-03-06 16:29

5776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很多经济活动陷入“停摆”。目前随着各地疫情的逐步稳定,复工复产工作正有序进行,经济社会发展秩序也逐步恢复。在疫情期间,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主动担当,充分发挥国家高端智库平台优势,彰显智库作用,组织研究人员积极开展疫情相关决策咨询研究,从专业角度深入分析疫情期间经济、产业、政策等相关问题,提出观点和对策。

自1月27日开始,综合开发研究院已在微信公众号发表30篇疫情相关研究文章,形成“综研疫情观察系列”。这些研究报告,既有对疫情知识的普及,也分析了疫情对中国经济、产业、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还探讨了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完善疫情防控机制、打赢疫情战役、推动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通过微信公众号、澎湃新闻、百家号、今日头条等多个平台转载报道,综合开发研究院的疫情系列研究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并科学引导公众行为,提升了公众信心,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现将综合开发研究院“疫情观察系列”相关文章整理如下,以供决策者和公众参考。

一,防疫战疫之知:

普及疫情基本知识,了解疫情发展进程

1,普及疫情知识,提供科学引导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普及疫情基本知识。

疫情波及面较广,容易对社会公众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综合开发研究院在疫情期间,邀请特约研究员、个体化细胞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刘沐芸介绍了病毒的起源、病毒的传染性和症状,解释病例增加迅速的原因,并比较了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的异同,向公众普及疫情知识,减少公众恐慌。

综研疫情观察①|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已知和未知

普及美国面对突发疫情的工作程序。

基于美国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就诊经历,刘沐芸介绍了美国面对突发公共安全事故的工作程序,具体包括形成跨部门跨学科的工作小组、CDC迅速发布信息公告、工作小组各单位各司其职、部门协同科学严谨而又体恤同情、保障应急启动的制度性安排等程序,为我们对突发疫情的应对和统筹协调提供了借鉴。

综研疫情观察③|从首例新冠患者个案看美国疫情防控启动机制

界定“全球大流行”,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疫情。

针对其他国家确诊病例造成的国际媒体情绪恐慌,刘沐芸介绍了“大流行”的定义和历史发生时间,分析此次疫情是否是大流行,指出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宣布“全球大流行”还为时过早,当前应主要做好三件事,即保护医疗卫生工作者免受感染、保护易感人群以及为公共卫生体系脆弱的国家提供帮助。

综研疫情观察㉓|WHO认为宣布“全球大流行”还为时过早,要共同做好三件事

2,介绍国外疫情发展趋势

日本疫情进入“十字路口”,美国疫情重视程度不足。

日本疫情感染人数增长,地区扩散明显,日本政府采取了部分措施,但难言积极。美国确诊病例超百,死亡率飙升,但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过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也暴露美国应对疫情并无优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军民和曾筱杰认为,日本疫情存在三大隐患。第一,PCR检测标准过高导致确诊人数低估;第二,钻石公主号下船乘客存在极大的病毒传播风险;第三,多地出现无法确认感染路径病例。同时,要高度重视美国疫情扩散可能造成的重大影响,包括对全球金融市场、高科技产业、粮食安全以及全球政治等方面的影响。日本和美国需加大措施,防止疫情大爆发。

综研疫情观察㉗|日本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关键的“十字路口”

综研疫情观察㉙|美国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的重大影响与中国应对

伊朗疫情不容乐观,中东地区存在隐患。

博士后工作站郑天骋指出伊朗疫情正面临内外双重压力,疫情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伊朗国力衰退,应付疫情力不从心,疫情大规模爆发的库姆是伊朗的朝圣地和著名旅游城市,多位高官已经染病;同时,外部环境恶劣,伊朗正在经历美国的制裁。伊朗疫情不仅对中伊双边贸易往来产生影响,伊朗人口在中东的流动和中东的不稳定局势更使得疫情发展存在隐患。

综研疫情观察㉚|屋漏偏逢连夜雨,伊朗抗疫路道阻且长

二,防疫战疫之思:

全国共同战疫,挑战机遇并存

1,经济发展之思:疫情影响程度大于非典,“宅经济”驱动经济新增长

疫情影响程度大于非典。

和非典时期相比,此次疫情发生的宏观背景、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基础都存在较大差异。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曹钟雄认为,疫情的庆幸在于没有对我国进行旅行和贸易限制,但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来看,本次疫情冲击的程度可能会大于非典时期。2020年全年经济6%左右的增长目标实现难度加大了;来之不易的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对经济的积极成果,将遭遇疫情负面影响。

综研疫情观察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我国经济影响和产业应对

“宅经济”驱动经济新增长。

疫情让全民皆“宅”,电商成了这次疫情物资供给的生命线,也“宅”出现新的业态。曹钟雄和乐信金融研究中心总监谈天认为,电商对稳经济、促消费的作用进一步凸显。疫情引发了人们的消费向线上迁移,生鲜、药品等产业加速线上化,线上消费习惯和“新群体”的进入开启了行业的二次“爆发”。线上消费的加速和电商“新消费”深化发展的动能对经济新增长起到了驱动作用。

综研疫情观察⑭|“宅经济”刚性需求引爆电商消费的“二次增长”

深圳经济面临新的挑战,也具有一定弹性。

曹钟雄认为,虽然外贸依存度下降使得深圳整体经济的腾挪空间增加了,但庞大的进出口贸易存量仍会让深圳面临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困难。深圳金融服务相对发达、产业基础丰厚,经济具有弹性;深圳企业的竞争力在疫情防控、医院建设、生产保障等多方面都得到了体现。

综研疫情观察④|多管齐下,帮助深圳等地外向型产业链少受疫情波及

2,产业发展之思: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产业安全受到考验

产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产业长期发展新趋势涌现。

曹钟雄指出,疫情期间,消费、基建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较大冲击。同时也出现了产业的长期新趋势,医疗、生命健康产业得到新发展空间,智慧城市、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医疗等向更智能化、智慧化发展,电商为代表的泛互联网新经济将迎来第二次春天,智能制造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功能将进一步强化,一些产业将出现全球产业转移。

综研疫情观察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我国经济影响和产业应对

互联网新兴产业迎来新机遇。

博士后工作站李恩汉认为,疫情暴露出我国在疫情预警、信息监管、公益事业等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亟待实现数字化转型,互联网新兴产业将在新冠疫情后迎来进一步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也将成为疫情过后制造业领域的重点加速升级方向。

综研疫情观察⑩|互联网新兴产业将在新冠疫情后迎来进一步融合发展

产业供应链和区域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全面分析了疫情给中国供应链带来的影响,并指出:疫情对企业供应链所带来的影响是联动性的,任何一个环节断裂和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会造成体系“停摆”;由于城市间的封锁造成的阻隔,疫情对产业供应链的影响是结构性的;疫情对区域供应链的影响是阻断性的,城市和区域供应链的运行受到了较强影响;从全球供应链角度看,疫情加速了全球供应链摆脱对中国依赖的过程。

综研疫情观察㉖|中国供应链如何面对疫情带来的全方位大考?

深圳部分产业受到负面影响,但产业具有韧劲。

曹钟雄认为,作为创新型城市和消费性城市,深圳创新型企业以及餐饮消费业、旅游业等行业都会受到疫情的负面影响。深圳既有制造业又有科技服务业,民营企业更是转型和创新的主力,深圳产业具有较强的韧劲;高成长性的创业企业能否顺利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深圳未来创新实现的程度。

综研疫情观察④|多管齐下,帮助深圳等地外向型产业链少受疫情波及

产业安全受到疫情考验。

产业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城市发展与园区经济规划研究所王钊从产业组织安全、产业结构安全和产业布局安全三个角度探讨了疫情对产业安全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完善未来产业安全的策略。王钊指出,疫情带来供应链受阻和复工延迟,对产业组织安全造成了潜在威胁;抗疫物资频繁告急引发了对传统产业态度的变化;产业布局方面不应将某些产业过度集聚于某个地区。

综研疫情观察⑰|经此一“疫”,产业安全何去何从?

3,区域发展之思:城市化受到极大考验,城市群建设大势所趋

城市化受到极大考验,产城融合有待加强。

曹钟雄分析了新冠疫情“黑天鹅”对我国城市化的考验,认为当前“半城市化”的现实决定了中国医疗供给的质量和水平,疫情给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的城市敲了警钟。疫情期间,大规模的人口离城和返城,给城市社会治理带来很大挑战;物资供应等也考验着城市的应急能力。疫情也引发了对城市规划的反思,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需要更多的中小尺度的产业社区,并加大产城功能的融合,从而在城市范围内降低城区间的无效流动。

综研疫情观察⑨|疫情“黑天鹅”对中国城市化的挑战与变革

城市集贸市场应考虑转型。

疫情初期,很多观点将病毒来源地指向武汉的“华南海鲜批发市场”。针对当前城市中集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和生存危机,投资决策与公共项目评估研究中心主任聂鉴强进行了分析。聂鉴强认为,集贸市场模式难以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商业的需求,不断完善的零售网点挤压集贸市场的生存空间,电子商务带来购物方式和消费者福利的全新改变,新零售模式与业态带来商业零售的全新体验。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二线城市应积极推动既有集贸市场转型,因地制宜实施城市更新;三、四线城市应积极促进集贸市场规范发展,逐步减少零售功能占主导的集贸市场。

综研疫情观察⑦|华南海鲜市场评析:集贸市场该考虑从一、二线城市退场了

半城市化状态亟需改变,城市群建设成为发展趋势。

中国城市化进程不可阻挡,半城市化状态必须改变。曹钟雄指出,疫情过后,中国城市化涌现很多新的方向。首先,应凝聚城市群的竞争合力,增强都市圈的集聚能力。在城市群内部,分工和协同是城市群能否保持竞争合力的重要因素,在超大城市发挥引领作用的同时,在其周边需要培育和壮大更多的中型城市,这也是城市群发展的重心,不能让城市群成为单一城市。其次,应该加大医疗、教育、环境等公共服务的投资,提升城市治理的水平和质量,促进产业转型,引导经济和产业培育。最后,还需改变当前城市化的有关“人”的制度,让农民工进城,鼓励中小城镇人口向都市圈迁移和集中。

综研疫情观察⑨|疫情“黑天鹅”对中国城市化的挑战与变革

粤港澳大湾区受到疫情影响,推进大湾区建设迫在眉睫。

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文雅靖和刘泽浩分析了疫情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及应对建议。疫情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客运量大幅下降,零售餐饮娱乐等消费行业遭遇重创,旅游市场遭遇“掉单”,公共服务提供受到制约。香港经济受疫情影响雪上加霜,证券市场也受到冲击;受内地客源的影响,澳门的支柱产业旅游博彩业也遭受重创。疫情影响下,推进大湾区建设迫在眉睫,应积极推进各项既定重点工作,积极策划粤港澳合作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举措。

综研疫情观察⑤|肺炎疫情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及应对

4,舆情之思:改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积极应对国际舆论斗争

改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政府信息公开在疫情期间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公众及时了解疫情进展。针对疫情初期部分信息公开工作出现偏差的现象,产业经济中心主任林信群提出了疫情之后信息公开工作的几点思考。第一,应坚决执行“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增强公开意识、扩大公开内容、提升公开时效、提高解读政策、回应关切的能力。第二,以信息公开工作既能有效应对突发危机、突发事件,更能够预防危机防控危机为目标,调整信息公开工作立足点。第三,应将信息公开的权力逐步向基层下放。第四,应重视对社会信息的采集和利用,多渠道扩大信息来源。

综研疫情观察⑯|新冠疫情可成为改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契机

积极应对国际舆论斗争。

疫情期间,海外舆论与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但海外舆论对疫情的评论和报道出现了一些突出倾向,有失偏颇。针对当前十分严峻的国际舆论环境,博士后工作站付永嘉认为,防疫期间应同时积极应对国际舆论。第一,改进应对西方舆论的总体策略,给予对外传播主体更大自主权,努力建设权威的国际信息平台。第二,针对西方舆论复杂、多面的特点,注意区别对待不同身份、不同场合的发声者,尽可能采取“对等回应”的方式。第三,充分利用新媒体的高渗透能力,以民间力量为主体,讲好“抗疫”中的中国故事。

综研疫情观察⑳|“战疫”中的国际舆论斗争当如何应对?

三,防疫战疫之策:

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1,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完善疫情防控机制

搭建“海上小汤山”,实行海上隔离。

为抗击疫情,全国多地开建“小汤山”模式,但大都利用已有医疗备用土地或医院拓展用房。沿海地区土地空间稀缺,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密集,“小汤山”陆地选址方面面临困难。同时,沿海地区大多拥有近岸海岛、人工岛等天然隔离空间,海洋相对陆域具有更小的环境风险。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安然建议,沿海地区可以建设“海上小汤山”,实施海上隔离。利用珠江口海岛群和新建人工岛,特别是海上浮岛,规划建设或预留大型公共卫生医疗设施,为大湾区公共健康服务中心持续发挥功能。

综研疫情观察⑪|大疫当前,建设“海上小汤山”是否可行?

开发入境便捷申报系统,防控境外输入性病例。

面对美国可能出现的疫情扩散以及中国已有的境外输入病例,周军民和曾筱杰建议,各省市要为境外输入型病例留足医疗资源。应开发全国统一的华人入境便捷申报系统,提前指引入境目的地,做好预防和后续工作。在我国疫情受控的基础上,向疫情严重的国家给予支持援助,展现大国担当。同时,要高度重视海外疫情引致的金融市场风险,抓住窗口期恢复和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

综研疫情观察㉙|美国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的重大影响与中国应对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疫情期间,口罩用量突发,各地出现了“一罩难求”的现象。同时,很多其它公共卫生产品也出现短缺,供给严重不足。基于此,公共经济研究所何渊源提出了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的几点建议:完善公共卫生产品政府采购储备机制,构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火墙”;建立公共卫生产品区域政府储备,编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储备网络”;引导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合理使用,设置“传染防线”;建立公共卫生急需物资国际协调机制,加强公共卫生国际协作。

综研疫情观察⑫|“一罩难求”下我国公共卫生物资储备的思考

完善突发重大灾害的风险分担和融资机制。

长期以来,从灾前预防、灾中救助到灾后补偿,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及社会捐赠,市场和社会力量运用严重不足。通过分析当前疫情救助机制面临的挑战,探讨发达国家应对突发重大灾害的融资模式,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胡彩梅提出了完善突发重大灾害的风险分担和融资机制的几点建议。首先,应理清政府对突发重大灾害的救助责任边界,按照效用原则划定政府风险承担边界,立足各自职能并加强合作。其次,尽快推出突发重大灾害保险基金,成立中央突发重大灾害保险基金,支持设立地方突发重大灾害预防基金。第三,大力支持突发重大灾害金融产品创新,鼓励保险机构推出重大灾害保险产品,加快推出巨灾债券等资本市场工具,鼓励设立再保险机构,加强与国际组织的金融合作。

综研疫情观察⑲|从新冠肺炎疫情看,我国亟需完善突发重大灾害的风险分担和融资机制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协同发展机制。

粤港澳医疗协同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推动港澳居民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关键举措。疫情的发生也将推动粤港澳医疗协同体系的建设进程。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协同发展的需求及挑战的基础上,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杨秋荣提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协同发展的对策,包括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规则衔接,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健康共同体,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产学研协同创新,以及在深港医疗协同发展方面先行做好示范等。安然也建议,应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在类似传染疫情爆发时第一时间成立统一指挥中心,共享病情、传染源、公共交通等信息,统筹开展系列公共疫情应对举措。

综研疫情观察㉕|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协同发展方略

综研疫情观察⑪|大疫当前,建设“海上小汤山”是否可行?

建立区块链化的应急物流体系

疫情对中国供应链产生了较大影响,疫情防控有敏感的时间窗口,供应链的阻断和恢复同样有着敏感的时间窗口。供应链的弹性、韧性、移动性是决定应急反应体系效率的关键特性。区块链的加密传输、公开账本、高效共享特性,对于灾害救助和应急物流有较大应用空间。王国文提出应建立区块链化的应急物流体系,明确不同的人在体系中所担任的不同角色,由区块链账本来完成过程的记录和交易的变更,进而提升灾害恢复的效率和效益。

综研疫情观察㉖|中国供应链如何面对疫情带来的全方位大考?

2,打赢疫情战役,推动经济发展

控制疫情和经济调控两手抓。

针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曹钟雄提出应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包括建立疫情风险救助补贴金、建立困难企业临时救助金、发挥基金作用、减免物业租金等,这和全国各城市后续出台的扶持企业发展的部分政策不谋而合。

综研疫情观察④|多管齐下,帮助深圳等地外向型产业链少受疫情波及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发展。

疫情期间,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为了解各地政策扶持重点,博士后工作站马朝良汇总比较了一线城市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发展相关政策和扶持力度。各大城市扶持政策主要包括: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包括减免企业房租、减免缓缴税费等;加大疫情防控力度;加大金融助力企业纾困力度;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加大外贸企业扶持力度;支持企业疫情防控产品创新等。在对比北上广深扶持力度的基础上,马朝良指出,北上广深政策虽存在较多相似的操作点,但扶持力度存在明显差异。北上广深企业复工需求强烈,但受员工返城和产业链的影响,复工难度重重。北上广深应联合其他城市出台城市群企业精准扶持政策。

综研疫情观察⑧|一线城市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发展相关政策汇总

综研疫情观察⑮|支持企业复工,北上广深扶持力度如何?

实施区域-产业-生活分级防控,推动生产恢复。

面对后疫情期间存在的“过度防疫”带来巨大社会成本、全国防疫“一刀切”以及恢复生产、生活信心不足等难题,博士后工作站张国平和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副教授乔观民指出应实施区域-产业-生活分级调控治理,推动恢复生产生活。首先,推广运用大数据手段,对人群进行分级调控治理;其次,加强区域风险预估,对区域进行分级调控治理;第三,加强分类指导,对恢复生产的企业分级调控治理;第四,打造生活圈经济,推进生活的空间分级调控治理;最后,明确主体责任,推进多元主体共同治理。

综研疫情观察⑱|实施“区域-产业-生活分级防控”,推动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加大稳就业力度,有序推动复工复产。

当前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就是稳就业。马朝良总结了广东、浙江和江苏三地稳就业、推进复工的政策,主要包括:出台复工稳岗政策;推进企业有序复工;简化取消复工审批;做好疫情防控,提供防控物资;优化财政金融服务,保障市场主体信用权益;政务数字化,数字科技支持复工复产;全面开启“抢人大战”;打通产业链,区域协同复工。粤浙苏在推进企业复工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其他复工率较低的省市可充分借鉴粤浙苏三地经验,做好稳就业,助力经济再次腾飞。

综研疫情观察㉑|不再让城市静止下去,复工人才战全面打响

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突破制造业疫情壁垒。

疫情期间,市场需求收缩,制造业供应链生态受损,国内受防疫阵痛管制,国际上还受到临时壁垒管制。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张璐指出,应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夯实制造业供应链。加强中国制造的全球资源配置整合,处理好维系欧美传统渠道和推进“一带一路”的关系;重塑企业国际化理念,处理好制造业走出去与本土产业空心化的关系;积极复制中国园区模式,加快构建适用国际通行经贸规则的海外产业园区网络;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安全和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支撑。同时,还应积极利用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社会第三只手协同突破制造业的疫情壁垒,帮助制造业缓解疫情冲击和恢复生产。

综研疫情观察㉔|新冠肺炎疫情下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以夯实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的几点思考

综研疫情观察⑬|政府、市场、社会协同突破中国制造业的疫情壁垒

提升能源系统应急管理能力,保障经济生活基础和命脉。

能源是经济社会的基础和命脉,在防控疫情、保障民生和恢复生产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黑天鹅”事件给能源应急管理带来严峻挑战,博士后工作站韦福雷指出,要以疫情为警示,进一步提高能源系统的应急管理能力。韦福雷建议,应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和信息沟通机制,升级能源预警体系,提高能源自给水平,构建多元能源储备体系,推进分布式智能微网建设,打造专业应急管理队伍,加快智慧能源系统建设。

综研疫情观察㉘|以疫情为警,提升能源系统应对“黑天鹅”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

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促进经济体制改革。

疫情折射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应关注的诸多现象,包括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框架因疫情而快速调整,疫情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缺乏精细化处理,以及更加利他的“理性人”成为社会微观基石等现象。基于此,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中心主任彭坚提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三个重要启示。首先,追求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动态均衡应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一个基本方法论,精细化处理两者关系应成为政策思维和工作常态;其次,坚持利己与利他有机结合的政策导向,推动“理性人”的“跨期偏好”和“跨域偏好”,构建更加宏大的利益循环机制,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提供更强互信基础;最后,携新时代“理性人”之利,推动经济学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由冲突走向融合,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多专业支撑和多领域协同。

综研疫情观察⑥|汹涌疫情投映出深化改革的三个着力点

激发市场主体免疫力,施行稳预期、振生机的稳健政策。

和非典相比,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更加复杂严峻。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走出内外交困局面,强刺激政策已然穷途末路、风险丛生,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刘国宏认为应对新冠肺炎大疫政策的关键是激发市场主体的免疫力,以合理稳健的政策,调动个体智慧,激发市场动力,构架更加牢靠的全球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首先,宏观政策要稳定“面”上。坚持稳健的货币供给,提前设防通货膨胀预期;有序调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更多低成本资金;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其次,专项政策用到“点”上。优先保障直接应对疫情冲击的应急专项救助;扩容地方政府专项债,推动地方债市场化和透明化;发挥金融机构专业性,用好现有专项资金和基金。最后,政策推行注重“实”上。各地政府应对疫情政策要结合实际,不能盲目攀比;各地政府应对疫情政策要落到实处,不能口惠而实不至。

综研疫情观察㉒|应对新冠肺炎大疫政策的关键是激发市场主体的免疫力

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发展的下一阶段,综合开发研究院将继续发挥智库作用,加强科学引导和政策研究工作,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智力支撑。

//博士后工作站马朝良博士整理。


推荐阅读

  • 公开专区列表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2024年部门预算 2024-03-04 14:32
  • 综研视点

    综合开发研究院全流程参与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申建工作 2023-11-01 15:55
  • 公开专区列表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2022年部门决算 2023-09-26 16:22
  • 公开专区列表

    2023年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部门预算 2023-03-15 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