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湾区建设、科技自立自强等领域,专家解读省党代会报告中的深圳元素

粤港澳大湾区

时间:2022-05-25 11:19

5541


5月22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李希代表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报告系统总结了广东过去5年的发展成就,绘制了未来发展蓝图,提出了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主要目标、深化落实九项重点工作。

深圳作为广东核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在广东改革开放发展中被赋予了重要使命和任务。报告中的诸多内容也与深圳息息相关,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新形势下,深圳应如何抢抓机遇、落实重点工作,在发展大局中体现更多“深圳担当”?南都特邀多名专家学者读解报告,把脉深圳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加快提升大湾区国家战略综合承载功能,深圳大有可为

“纵深推进‘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持续释放战略叠加效应和强大驱动效应”是报告中部署的九项重点工作任务的第一条。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充分体现出广东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规划和布局全省的发展。

他表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是大湾区长远发展目标,也是国家战略需要。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核心,是对大湾区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大湾区建设取得成功的保证。

张玉阁指出,近年来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三地民众获得感更加充实。2021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人民币;进入世界500强企业25家,比2017年增加8家。“在疫情冲击、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压力之下,大湾区建设依然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张玉阁认为,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也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基因和核心竞争力。当前,大湾区建设进入加快发展的阶段,他认为要加快提升国家战略综合承载功能,深圳当可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科技创新方面,张玉阁表示,深圳应以产业创新优势为基础,继续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力度,推动建设以深圳为主阵地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形成大湾区创新体系。

此外,张玉阁表示,过去5年,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等粤港澳合作重大平台取得创新和突破。随着“物理扩区”和“政策扩区”的同步推进,“大前海”正释放强大的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特色合作平台建设方案加快编制并陆续出台,这些都为大湾区建设注入新动力新活力。“在深港合作、双城建设、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方面,深圳都可以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汪云兴:肩负起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圳责任

广东始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不断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和全球科技创新高地。自2017年起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五年位居全国首位;2021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超过3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14%,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谈及广东科技创新,深圳必然是绕不开的焦点之一。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汪云兴表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多年来,走出了一条“需求牵引、市场主导”的科技创新之路,并一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创新的新星。

数据来看,2021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46%,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城市首位,更是孕育出了华为、大疆、腾讯等一批世界级的创新型企业。深圳建立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被国家发改委总结为深圳经济特区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之一,在全国推广。

新发展阶段,面向国家“未来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全省发展大局以及自身科技创新发展新阶段的使命,深圳科技创新也正面临一系列的新要求、新挑战。在汪云兴看来,深圳应当正视自身基础研究能力弱、尖端人才建设有待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足等短板,肩负起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圳责任。

面向未来科技创新的新使命和新形势,汪云兴指出,深圳既要强化市场机制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科技创新规律、科技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增强科技创新体系效能为核心,以提高科技创新响应产业创新能力为关键,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战略抓手,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构建“链条全覆盖、主体多元化、要素全方位、生态环境优、体制机制活”,具有立体、协同、活力、高效特征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提高科技创新治理效能和组织效率,畅通科技创新循环,支撑和引领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三、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周顺波:发挥商贸区位优势助力产业发展国际化

报告提出“要做实做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扩内需稳外需并举塑造强大市场优势,全面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的战略优势。”

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扩内需稳外需并举塑造强大市场优势,在这其中,商贸发挥的作用不小。近年来深圳提出建设国际化消费中心城市,目标也直指国际化。

“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深圳在全国都具有独特的区位和政策开放优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周顺波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商贸发展来看,深圳毗邻港澳,有区位优势。

香港近百年来是国际贸易中心、商贸之都,过去四十年深圳产业发展依托香港走向世界,在周顺波看来,未来深圳的产业,尤其是商贸业仍然可以借力港澳,进一步与港澳衔接,在前海、罗湖口岸经济带、河套、沙头角以及机场、盐田港等区域,设置与港澳接轨、面向国际的免税消费商圈和自由贸易区,吸引全国消费者,以及全球贸易商集聚。

第二个优势便是开放创新的政策优势。他表示,深圳在推动商贸业发展方面一直秉持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态度,政策和业态创新引领全国。政策方面,深圳市出台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吸引国际知名品牌、知名商贸企业进驻。在跨境电商、网络直播等新业态方面也给予了很大的政策支持。业态创新更多是由市场推动,政府支持,特色商业街、Shopping Mall、特色小镇、电商园区、商贸综合体等各种业态在深圳星罗棋布,密度非常高,创新也走在全国前列。

周顺波坦陈,国际化就是全球化,因为疫情等原因,当前全球化面临逆风。深圳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可以说是道阻且长,还需要多方面努力。“深圳还需要吸引国际化的机构、企业进驻,尤其是国际组织、国际智库、跨国企业的总部。前海等区域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不仅仅应局限于前海,应在全市层面展开。同时要加大力度吸引国际化的人才、多开展包括国际峰会在内的国际化的活动,加强建设国际化的人文生活环境。”

//采写:南都记者 程昆 张一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