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创新之城遇上东方之珠 ——深港共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路径构想

作者:彭晓钊、杨子年

时间:2023-09-27 16:11

3534

QQ截图20231115161939.png

文|彭晓钊、杨子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

近来,深港“双向奔赴”频上热搜,跨城消费、港车北上、创投联动、河套规划等话题不断,凸显了两地多领域融合发展态势。除去消费、科创、金融等热门标签,“文化”却是深港融合少有涉及的话题。回顾过往,深港凭借特殊区位和时代因缘,接续创造了现代化城市崛起奇迹,但也都由于草根出身和年轻特质,被诟病缺少人文情怀和积淀。然而,正是对人性追求的高度包容和理解,对经济规律的自发遵循和奉行,对市场力量的充分尊重和敬畏,让深港在近乎同一方水土之上,吸引了各色人物不问西东奔涌而至,孕育出了别具一格的多元文化样态。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不仅在文化层面为香港中外“超级联系人”角色予以正名,也从文化视角为深港融合迈向更深层次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一、美人之美:进击全球城市的文化要义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碰撞之下,越来越多城市把人的知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的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不断营造和扩大文化生产和消费空间,选取全球城市先进文化实践和核心要素进行解构,可对深港共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提供有益借鉴。

QQ截图20231115161955.png

//香港西九文化区是香港最新、涵盖范围最大的艺术文化据点。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供图

核心要义一: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是城市文化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全球文化城市一般都有着独特的优势文化产业作为核心支撑。正如伦敦的创意产业、纽约的版权产业、巴黎的时尚产业、东京的动漫产业、首尔的韩流产业等,不仅作为城市标志性文化符号,提升城市文化传播优势能级,形成全球化的产业识别效应,也作为城市产业体系关键环节,经由国际文化交易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构建全球化的产业价值链条。

核心要义二:文化节庆活动。文化节庆活动与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紧密相连,已成为塑造和拓展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扩散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正如奥斯汀西南偏南艺术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里约热内卢狂欢节,乃至威尼斯、柏林和戛纳三大国际电影节,纽约、伦敦、巴黎和米兰四大国际时装周,作为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源汇集的国际性活动舞台,对城市文化吸引力、凝聚力与影响力提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核心要义三:文化人才队伍。任何文化元素的产生、发展、传承和传播,都离不开以人为本的文化创作生态和创新源头体系。正如美国迪斯尼乐园和环球影城、日本吉卜力工作室等越来越多文化创新现象,是在企业家和艺术家的共同追求和碰撞磨合下产生的。对全球文化城市而言,除了要有从事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文化艺术创作人才,还要接纳参与文化市场运作的企业管理、技术开发、媒体传播、金融投资等各种类型人才。

核心要义四:文化地标建筑。文化地标建筑往往承载着一座城市最为直观的认知符号,既是发挥城市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引领城市文化大发展的动力引擎。正如自由女神像和百老汇之于纽约、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之于巴黎、大本钟和白金汉宫之于伦敦等,不仅作为城市文化展示窗口,将城市文化内核充分活化,反映城市独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也赋予城市国际文化对话场景,带来跨越城市位面的情感语境和互动空间。

二、各美其美:识别城市内核的文化视域

深港共同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岭南特色文化,借鉴并吸收不同地域文化,并对外来文化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和融汇能力,在粤港澳大湾区乘数放大效应加持之下,携手共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深度参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可将在多维场景碰撞出意想不到的“花火”。

深圳引领时代之先的文化优势。深圳2003年在全国率先确立“文化立市”战略以来,坚持把文化建设融入城市发展主线,让文化成为城市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一是文化主体活跃优势。深圳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25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8%以上,法人单位超10万家,其中不乏腾讯、华强方特等一批全国知名文化企业。

二是文化外向发展优势。深圳位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拓展海外文化市场领先全国一步,文化贸易总量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是全国文化输出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

三是文化科技含量优势。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智造”“文化+数字”等文化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软件游戏、文化装备制造等发展全国领先。

四是文化平台载体优势。深圳拥有文交所、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等多个国家级产业平台,文博会被称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设计周被称为深圳设计产业力量“前沿展场”。

QQ截图20231115162022.png

香港屹立世界潮头的文化特性。香港作为东西文化荟萃之地,是“最中国”的国际都会和“最国际”的中国城市,拥有其他内地城市无法比拟的诸多文化特性。

一是“一国两制”优越性。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享有高度自治权,把华人智慧与西方经验合二为一,以廉洁政府和完善法制见长,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

二是“融通中西”多样性。香港是亚洲教育枢纽和人才库,中文和英文均是官方语言,对各种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持开放包容态度,拥有超过100家外交代表机构和近90家国际传媒机构办事处,源源不断吸引全球文艺工作者和团体机构汇集于此。

三是“接轨国际”专业性。香港每年上演国际艺术展览和演艺节目数以千计,港式流行文化积累了无数风靡亚洲的经典作品和超级IP,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本港最具活力的六大优势产业之一,创意设计、艺术拍卖、影视娱乐等发展在全球负有盛名。

三、美美与共:跨越双城边界的文化构想

深港文化同源却又制度各异、毗邻而处却又错位发展、彼此较劲却又相互成就,这种不能用三两词汇简单概括的双生关系,既为两地文化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兼容条件,也为两地共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创新实践全球文明倡议打开了面向未来的想象空间。

415.jpg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合作构想一:亚洲潮流文化中心。大力实施跨越传统产业边界限制“文化+”战略,发挥深圳科技创新和香港接轨国际各自优势强项,携手共建国际创意设计之都、会议展览之都、游戏电竞之都、影视娱乐之都,把文化创意“无限变量”转化为经济发展“最大增量”。利用前海、河套等特殊跨境政策优势,引导两地创新资本共同设立文化基金,支持两地文化龙头企业开展产业并购和风险投资(CVC),以资本为纽带牵引更多文化企业及项目落地。加强数字文化产权制度对接和平台建设,鼓励和保障文化产权交易和授权合作,为数字创意产业提供更广泛发展渠道和商业模式,实现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融合实现。

合作构想二:中华文化自信高地。鼓励两地在民间层面合作开展紧跟时代潮流、符合海内外审美旨趣的文化艺术创作,开发一系列融入中国美学和精神内核的文化IP,挖掘并传达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进两地博物场馆藏品互展、文化艺术团队剧作共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互动,加强数字展览、数字演艺、数字文博等场景开发应用,让受众从识记“硬历史”转向感受“软历史”。联合申请举办世博会、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性大型文体盛世,共同创设和轮流举办美食节、音乐节、艺术节、嘉年华等特色主题文化节庆活动,提升对外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

合作构想三:全球梦想开花之都。联动两地青少年社团,策划“大湾区人”体验计划,支持更多爱国爱港青年北上发展,寻找更大人生机遇和成长舞台。推动两地文体场馆和文化产业园区改造升级,联手打造一批以好奇心驱动的文化实验室和孵化器,向全球招募一流科学家、企业家及艺术家担任导师,激发文化创新创意创造的强大势能。借鉴迪拜创意自由区经验,将两地人才政策拓展至文化艺术领域,大力引进和培育海内外文艺工作者和团队机构集聚发展,激发多元文化思想交流交融交锋。利用香港多语种环境和国际传播媒体平台,聚拢一批海内外友好民间人士和意见领袖,提升文化传播推广和叙事造势能力。

合作构想四:世界湾区旅游胜地。合作策划深港文化联游、消费联游路线,推动深港口岸经济带两侧商圈“国潮+港风”消费业态交错布局,精心打造一批“深版兰桂坊”等招牌性项目。共同推进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一体开发建设,争取深港旅游签证发卡、提高免税购物清单限额、放宽进出和停留时限、简化边检质检、货币自由兑换、信息数据流通等政策先行先试,实现“买卖深港”和“买卖全球”无缝衔接。深化两地影视投资合作和人才交流,参照迪士尼乐园和环球影城策划落地永不落幕“港片宇宙”影视基地,对标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高规格建设世界级演艺集聚区,打造一系列流行文化风向标和巡礼圣地。

推荐阅读

  • 综研观察

    国家支持创投放大招,深圳CVC发展正当其时 2024-06-26 10:27
  • 综研观察

    从“独角兽之问”看创投市场资本“耐心”不足难题 2024-06-15 15:56
  • 综研观察

    文旅市场“热辣滚烫”,深圳如何一路长红? 2024-02-29 15:06
  • 综研观察

    数字经济的创新方式及深圳发展路径 2023-11-11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