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点方向构建科学城创新平台体系

作者:李相锋 吴浩 王景

时间:2023-12-06 09:43

7916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被称为“科研皇冠上的明珠”。目前,我国先后批复了上海张江、北京怀柔、合肥、大湾区、西安五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战略目标的实现,各地纷纷集聚高端创新资源,部署建设张江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滨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和松山湖科学城、丝路科学城。这些科学城通过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交叉研究平台等各类创新平台,服务于科学研究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虽然我国科学城创新平台建设运行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由于科学城建设时间普遍较短、经验不足,科学城内创新平台仍存在建设重点不突出、协同创新机制较弱、投入产出不匹配等方面突出问题,建议科学城围绕重点方向领域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开展建制化科学研究,专门设立概念验证中心助推成果跨越“死亡之谷”,高质量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力争实现更多原创性重大科技突破,为当前经济运行持续好转注入强大动力。

QQ截图20231207095251.png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

一、科学城创新平台体系发展现状

科学城内创新平台主要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又称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交叉研究平台、中试转化基地、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等多种类型。

科学城以大科学装置为核心引领,集聚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交叉研究平台等创新平台,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行科学发现和源头创新,产生原创知识、科学理论、工程技术和专利成果;再由中试转化基地对原始科技成果或技术理论进行中试验证,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然后由众创空间、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创业载体,促进企业孵化和成果转化;最后由专业产业园、产业基地承接科学城创新成果产业化,实现规模化生产,满足市场化需求,众多创新平台协力打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创新生态链。

当前各大科学城均加快布局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陆续产出一些创新成果。如光明科学城规划布局9个大科学装置、11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2所省级重点实验室、2所研究型高校。随着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合成生物、脑科学等领域产业创新中心投入运营,累计吸引91家关联企业落地,总估值超260亿元。

QQ截图20231207095329.png

//怀柔科学城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平台建设重点不突出

各大科学城高度重视新建创新平台,各类创新平台建设活跃。由于未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科学城创新平台建设往往追求大而全,不成体系,存在摊大饼现象。部分企业仅仅为了获取政府补贴而参与创新平台建设,一旦补贴停止,它们就会选择退出,转移到下一个城市。另外,虽然部分科学城聚焦在某几个学科方向谋划布局创新平台,但是每个学科方向下面还有很多细分领域,仍比较宽泛,如许多科学城选择的信息这一个学科方向就涵盖了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柔性电子、光电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网络工程、软件、数字媒体、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众多领域,平台建设方向还不够聚焦。

(二)协同创新机制较弱

科学城集聚各类创新平台的初衷是希望它们能够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产生“1+1>2”的协同效应。然而,由于科学城内各个创新平台在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导致研究力量分散,无法有效地解决国家紧迫的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从而制约了依托设施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产出重大原创成果、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能力。如目前大科学装置主要由科研用户自发申请使用,而依托大科学装置与其他创新平台协同攻关的科研项目数量较少。虽然这种模式能够满足科研人员各自的研究需求并解决具体问题,但鲜有重大创新性突破。

(三)投入产出不匹配

科技成果转化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但目前科学城创新平台大多以论文、专利为主导的成果产出,部分创新平台建设脱离了实际需求,未能与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特点紧密结合,导致创新成果不能商业化、不能落地,不仅造成前期投入的创新资源重大浪费,更可能导致预期的未来产业无法进入实质发展阶段。

QQ截图20231207095349.png

//光明科学城

三、重点突破建议

(一)围绕重点方向领域构建科学城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科技创新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基础原理的发现到产品生产需要经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需要的创新平台各不相同。建议科学城开展深入研究,面向国家战略和本地产业发展需求确定若干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围绕这些方向领域优先遴选引进培育一批既与大科学装置技术强相关,又有市场发展前景且必须着力建设的重点平台,然后针对各创新环节逐步完善相关配套创新平台建设,进而形成创新平台体系。并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创新平台全过程管理,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加强规范建设和科学管理。

(二)开展建制化科学研究

由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科研机构、大学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形成定制化科研联盟,可从源头上破解多元主体协同低效、利益争夺、重复研究、科研碎片化等难题。建议科学城围绕国家紧迫的战略需求、本地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以及重大科技前沿,凝练和组织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并对攻关任务分解和系统集成,以科研任务为牵引,探索“研发众包”模式,推进科学城各大创新平台协同创新,促进科研工作上下游协作,提高定向性、体系化的建制化科学研究水平。

(三)专门设立概念验证中心助推成果跨越“死亡之谷”

基础研究与企业界进行的产品开发之间存在着一条沟壑,该沟壑被形象称为“死亡之谷”。美国创新性设立概念验证中心,在“死亡之谷”上面搭建一座桥梁,以使众多基础研究成果能够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建议各大科学城借鉴美国冯·李比希中心、德什潘德中心等模式,探索多主体合伙共建制,以共建单位为站点,围绕科学城研究方向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专门针对科学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成果提供原理或技术可行性研究、原型制造、性能测试、市场竞争与需求分析、知识产权保护等较宽泛的服务,判别技术可行、挖掘成果价值、吸引市场投资,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率。

推荐阅读

  • 综研观察

    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维效率,更好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3 15:47
  • 区域经济与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罗湖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策略研究 2019-12-25 16:35

    罗湖区毗邻香港,是特区改革开放的发源地。本项目提出,罗湖要以深港合作、“口岸经济带”建设为主线,加快推动罗湖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借助莲塘口岸开放契机,加快“口岸经济带”和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建设,进一步优化深港合作机制。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和培育高端消费业态,加速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区建设。同时不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强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国际高端要素的集聚。

    阅读全文
  • 国家发展战略与宏观经济政策

    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发展策略研究 2019-11-25 11:02

    项目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的基础与机遇、当前机场群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世界级机场群协同发展的一般经验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交通强国”战略的指引下,通过合理定位、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航空网络,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在全球的枢纽地位,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面向全球的通达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从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力。

    阅读全文
  • 产业规划与创新政策

    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政企合作开发运营的可行性研究及实施方案 2019-11-15 15:54

    本项目就政企合作的内容、模式、合作机制及各方全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就建设国际生物产业聚集基地,为投资者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