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世界经济热力图上的“含深度

时间:2025-01-08 10:59

1748

QQ截图20250110111139.jpg

“2024年,深圳外贸多项数据不断攀升,实现历史性突破,对各类创新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持续提高。深圳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已明确聚焦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朝着成为全球标杆城市加速迈进。”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自贸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余宗良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开放是深圳的“生命线”,深圳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开放之路,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不竭动力。

“深圳发展必然要在全球城市版图上找位置,在世界经济热力图上提升‘含深度’。”余宗良说,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将助力深圳提升链接全球产业、资本、技术创新、人才、信息的能力,促进深圳创新产品、服务、要素市场化等领域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余宗良认为,当前,深圳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已取得实效,包括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等资源要素流通日趋通畅,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完善,前海、河套、沙头角等平台开放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外贸高位增长并且高质量发展、双向投资不断均衡、外智引进不断加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不断优化等。接下来,深圳需在服务“一带一路”的境外平台数量规模与质量效益方面,促进“五外联动”体制机制方面,外贸通关与服贸开放方面,双向投资阻隔、外包国际竞争力、外智引进体系等方面优化提升,助力各类资源要素加速流动和优化配置。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中共深圳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余宗良说,深圳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应突出三个强化:强化体制机制构建的集成性和精准性,聚焦“全球侧”“企业侧”和“群众侧”,实现开放型体制机制构建的集成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强化改革自主权和中央赋能,争取中央授权,赋予更大的改革创新自主权;强化开放平台的引领性和特色性,突出前海、河套等及海关特殊监管区、高新区等平台引领性功能,将功能定位、战略目标与实施路径、体制创新精准耦合。

“具体而言,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路径上,深圳应坚持更宽领域的开放,依托深圳丰富的经济社会场景,扩大产业与行业开放,促进全球货物流、商务流、资金流等畅通。还应坚持更大范围的开放,依托机场、港口、高铁等大交通,通过前海等平台的引领及与其他区域的联动辐射带动,全面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支点。同时,深圳还应坚持更深层次的开放,聚焦边境内措施,以港澳为桥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拓展更多‘深圳+国际化元素’的应用场景。”余宗良表示。(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徐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