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谋“兴”,2025罗湖如何“再创业”?

时间:2025-03-08 15:09

3236

QQ20250312-152153.png

“新兴产业是重塑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变量,我们将举全区之力、聚全区之能、集全区之势,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抢占制高点。”3月4日,深圳市罗湖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召开,区长左金平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抢抓布局新兴产业赛道,会堂里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掌声的背后是罗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心与信心,也是罗湖敢拼敢闯蹚新路,奋力开启“二次创业”的激情与魄力。

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罗湖区GDP预期增长目标定于5.5%。要完成这一预期目标,罗湖仍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作为深圳开发最早,也是发展最成熟的城区之一,2025年罗湖经济的发展重点是什么?民生领域有哪些新期待?

关键词:产业发展——高度关注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

翻开两万余字的区政府工作报告,“产业”一词出现了116次,成为2025年罗湖的头号热词。

今年,罗湖将实施产业结构升级行动,构建具备新质生产力的城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攀升计划”、特色产业“登峰计划”、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未来产业“苗圃计划”。具体来看,罗湖将推出“费改保”创新应用场景20个以上,推出2个公共事业领域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新增金融科技产业链企业10家以上;开工建设“深南东1号”人工智能产学研中心。发布医疗、教育、基层治理等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30个以上。打造载人、载物、无人机公共服务起降点“三张网”,新增5G-A基站、通感一体化基站和100个低空起降点等。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罗湖突出“聚集”“聚群”,激发中小企业新质生产力。市、区政协委员,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罗湖知联会会长郑宇劼认为,今年罗湖有望打破传统天花板进入第二增长曲线。而推动科技回归则是罗湖开启第二增长曲线的现实路径。“从今年的区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罗湖高度关注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提出系列要素保障措施和企业护航措施,注重释放民营企业的活力,这对于促进科技回归是十分重要的。此外罗湖在软环境和营商环境的营造上,不断发挥绣花精神和改革先锋精神,都将助力科技企业回归中心城区。”郑宇劼说。

关键词:深港融合——优化莲塘河碧道资源利用

坐拥三个陆路口岸的地利,罗湖在深港居民交流融合、基础设施连接、产业协同互补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推进深港协同发展,对罗湖来说意义重大。今年罗湖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打造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区“全域融合”新示范。值得关注的是,莲塘口岸成为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聚焦的热门话题。

罗湖区政协委员、深圳市中科美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洲建议罗湖打造“莲塘口岸休闲消费街区”,进一步推动深港融合消费。他指出,作为罗湖东部的后花园,莲塘片区背靠梧桐山,比邻仙湖植物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应该抓住莲塘口岸“大流量”带来的机遇,建议打造莲塘IP,持续引爆网红流量打卡地,策划“莲塘文化节”“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创意周”等品牌活动,发展“夜间经济”“休闲经济”“文旅消费”,打造具有深港特色的“烟火味”街区、美食休闲区。

郑宇劼建议优化莲塘河碧道资源利用,探索深港边界利用新模式。他表示,深圳河(莲塘段)碧道沿线区域地理位置特殊,碧道所处地点在香港与深圳之间边境线内,处于香港红花岭和梧桐山生态连廊之间,辖有全市长岭耕作口和边境国际桥,是深圳全市唯一跨处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中口岸商贸及产业区、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区的区域,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深圳对接融合北部都会区建设中的优势潜力巨大。建议推进莲塘河碧道智慧边防建设,拆除边境铁丝网,同时开发利用国际桥,探索深港陆地边界管理区适度开放模式,为未来深港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案例范例。

关键词:AI+民生——构建全市首批AI城区智能体

每一年,民生改善总是最受市民的关注。2025年的罗湖,将下足“绣花”功夫扮靓城区容颜,全方位提升城区外在颜值、内在品质,打造更加“可感可及”的民生幸福。值得关注的是,罗湖正在通过AI技术的全场景应用,打造科技与民生深度融合的智慧城区生活。

近日,罗湖区在城区治理和教育云双平台完成了DeepSeek、豆包等模型的本地化部署,通过接入DeepSeek-R1 671B和R1 70B等模型,构建全市首批AI城区智能体,在“政务+教育”两大核心领域实现治理模式创新突破。无独有偶,罗湖医院集团也本地化部署“DeepSeek和腾讯混元”,将“腾讯AI临床助手”接入基层社康诊疗场景,通过实时分析病历数据为全科医生提供了辅助诊断支持。

今年,罗湖将着力推进教育与医疗提质:加快翠园中学新校区、罗湖外国语全寄宿制高中等10所学校建设,新增学位4000个以上;打造1-2个幼小初高全学段紧密型教育集团;建设5所省、市智慧教育示范学校和科创示范学校,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创新中心;新增3个市级及以上重点医学学科;建成5个区级质控中心;新增2家社康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等。在城区治理方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拓展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推广木棉岭智慧社区应用,拓展更多“基层智治”场景。(南都记者 林敏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