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茨政府的“欧洲之路”:逆境中的机遇?

作者:刘志杰

时间:2025-05-13 15:02

6690

QQ20250515-151504.png

近日,德国联盟党总理候选人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成功就任德国总理。新政府的到来预示着德国内外政策正步入转型期。在此次联盟党与社民党达成的联合执政协议《对德国的责任》中,新政府对外政策的“欧洲化”色彩浓厚。这一转向既是历史惯性的延续,更是德国在多重压力下的务实之举。作为欧盟的核心成员,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不仅关乎其在欧洲舞台的角色定位,也将对欧盟对华战略以及中欧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一、德国对外政策“欧洲化”:凝聚共识的现实选择?

当前,默茨政府面临经济持续低迷、能源价格高企、制造业承压、财政负担沉重等多重挑战。默茨经历的艰难组阁和选举风波也揭示了德国政治生态的深层裂痕,如执政联盟的财政政策分歧、极右翼政党的崛起、民众对经济复苏的迫切期待交织成复杂的治理难题。在此背景下,默茨政府推动对外政策的“欧洲化”,本质上是德国在多重危机下寻求突围的重要思路。

一是提振国内经济竞争力。就职当天,默茨表示欧盟才是德国的优先发展方向。当前德国工业面临能源价格高企、供应链脱钩压力以及数字化滞后的三重挑战,叠加美国关税政策的挤压,传统出口导向模式已显疲态。默茨在竞选期间提到,应借助欧盟集体谈判力量制衡美国单边主义,同时以共同政策推动欧盟内部改革:一方面推动欧洲能源市场的整合以降低企业成本,借“欧洲芯片法案”加速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依托欧盟“全球门户”计划拓展海外基建投资,为德国技术标准与设备出口开辟新空间。默茨的“欧洲化”思路既有助于规避单边财政扩张的债务风险,又能通过深化欧洲内部协作以赋能德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如利用集体行动增强德国在绿色经济、数字主权等领域的话语权,为维护德国工业竞争力创造空间。

二是弥合国内政治分歧。从国内政治层面看,“欧洲化”转向也是平衡执政联盟分歧、抵御民粹浪潮的“减压阀”。此前朔尔茨政府在财政紧缩、社会福利及移民政策议题上立场撕裂,极右翼选择党借反欧盟、反全球化持续扩张,已威胁主流政党基本盘。默茨政府试图将政策重心转向欧洲共同防务、移民配额机制等跨国议题,把国内矛盾“转化”为欧洲集体行动:例如在对非法移民出台严格管控政策的同时,以欧盟边境管理局改革替代单边关闭边境,以欧洲社会基金扩容缓解国内分配争议等。这种策略既能维系执政联盟“斗而不破”的脆弱共识,又通过强化“欧洲公民身份”叙事回应民粹主义的排外浪潮,为德国政治稳定构筑“欧洲安全网”。

三是重塑核心引领形象。相比朔尔茨政府的谨慎,默茨参与欧洲事务的态度显得更为进取,无论是在对美斡旋、强硬对俄、支持援乌等问题上都展现出积极的一面。这一政策转向也折射出德国在全球变局中的角色再定位。面对中美博弈加剧与多极化冲击,对外政策的“欧洲化”使德国能够在外交上更加灵活地处理与各大国的关系,并以欧盟的名义开展外交行动,避免过度卷入大国竞争,增强自身的谈判筹码,更好地维护本国利益。同时在对外政策上主动向欧盟主流靠拢,争取赢得更高话语权。这种“欧洲化”并非理想主义回归,而是德国在实力相对衰微背景下,以多边机制为支点延续影响力的选择。

QQ20250515-151620.png

二、德国推动“欧洲战略自主”:从理念到行动的突破?

近年来,德国与欧盟面临跨大西洋关系松动、俄乌冲突持久化、欧盟安全与防务自主进展缓慢等挑战。内部动荡也削弱了德法等核心国家的领导作用。默茨能否带领德国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欧盟有效应对危机,成为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一)强化欧洲防务自主化,推动构建独立安全架构

俄乌冲突后,美国战略重心加速向亚太转移,特朗普政府的对欧安全承诺摇摆(如削减驻军计划)迫使欧洲重新评估单边依赖风险。默茨政府对此选择突破“债务刹车”限制,豁免国防和安全支出限制,旨在实现北约军费占GDP 2%的目标,并通过加大国防投入、加强军事技术研发、参与欧洲防务合作项目等方式推动重构欧洲独立防务体系。德国新任外长约翰·瓦德普尔(Johann Wadephul)还主张整合法国核力量,推动建立欧盟快速反应部队。然而,欧盟成员国对于欧洲防务自主化的规划与路径难以达成完全一致。默茨政府仍需思考如何更好协调欧盟内部立场,同时避免引发地区紧张局势。

(二)推动欧盟经济政策协调,应对经济安全与去风险

在地缘政治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一向重视出口和开放市场的德国与欧洲经济遭受极大冲击。对此,默茨政府设立了5000亿欧元的基建基金以及 1000 亿欧元的气候转型基金等,以释放德国在国防、绿色转型以及经济复苏等关键领域的投资空间,并主张推动欧盟各国就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达成共识,共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同时,默茨呼吁加强欧盟贸易政策协调,尽快启动新一轮跨大西洋贸易谈判,争取在关税协商谈判过程中达成有利于欧洲利益的协议,并为欧洲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此外,默茨政府延续对华“去风险”思路,支持欧盟层面的贸易防御措施,重点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审查5G、基础设施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对华投资,强化所谓“经济安全”。

(三)重启法德轴心与魏玛三角,巩固欧洲核心领导力

经历了欧洲能源危机和俄乌冲突,德法之间分歧增加,德波关系遇冷,欧盟内部大国之间的裂痕明显。默茨上任后便首访法国和波兰,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和波兰总理图斯克(Donald Tusk)对德国在朔尔茨时代频频“隐身”之后再次走向前台表露出强烈的期待。期间德法宣布成立“国防与安全委员会”,推动共同国防创新计划,德波则是达成“支持乌克兰军事援助与东部边境安全合作”联合倡议。继访问法波两国后,默茨还即刻转场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与欧盟及北约官员会面。由此可见,默茨领导的德国新政府拥有重返欧洲的强烈意愿,并打算通过重启法德轴心、激活魏玛三角等欧洲外交机制,重塑欧洲核心领导力,在处理与中美俄等重要国家的关系时展现欧洲的团结与自主,增强欧洲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可以看出,默茨更强调“主动出击”与务实合作。从经济复苏到能源安全,从欧盟团结到跨大西洋平衡,其“欧洲路线”正逐渐明晰。但德国目前的政治情况、经济困境以及欧盟内部的各种矛盾分歧,都会制约德国提升影响力,对推进欧盟多项竞争力政策的落实恐出现滞缓。接下来,德国是否能在复杂国际格局中平衡国家利益与欧洲责任,有效协调欧盟内部立场,将成为观察其外交成效的关键。

QQ20250515-151640.png

三、德国在欧盟对华政策中的角色:妥协者还是引领者?

作为一名大西洋主义者,默茨的对华态度较为复杂。一方面,他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及对华投资风险,并在竞选期间呼吁应重新思考对华关系,在对华问题上应形成统一的欧盟立场。另一方面,在胜选后则强调务实合作,承认德中合作对提升德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价值。此次联合执政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默克尔时代对华“务实合作”的基调,但在战术层面延续了“去风险”的特点。例如协议明确要求设立联邦议院专家委员会,每年评估德中经贸关系的“依赖性”并提出对策。可以看出,新政府试图在维持经贸基本盘的同时,也通过立法和审查机制构建“防护网”,以回应国内对产业安全的担忧。

与德国首部《中国战略》描述的一致,此次联合执政协议也主张将对华战略“牢牢植根于欧盟共同的对华政策中”,以欧洲为基础制定对华政策,并与欧盟伙伴进行更密切的协调,积极推动欧盟内部就处理对华关系达成一致,进而实现德国从欧盟整体规模政治中获得权力和影响力的战略构想。德国的选择不仅关乎自身国际地位,更将关乎欧盟在与中国互动中的角色定位。结合默茨新政府的特点,未来德国将给欧盟对华政策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一)经济利益驱动下推动欧盟对华合作与竞争的再平衡

在跨大西洋关系承压与美国政策转向的背景下,由具有成熟对华交往经验的联盟党和社民党组成的新政府仍将以经济理性驱动对华战略,把强化对华经济合作视为提振国内经济的关键举措,并在重构中欧关系过程中将稳定双方经贸合作作为战略优先项。一方面,德国将继续寻求扩大与中国在技术创新、市场准入及产业投资等领域的合作空间,通过中欧务实合作提升欧洲整体的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德国将延续对华“去风险”思路,推动构建欧盟对华“有限合作+制度性竞争”框架,巩固欧洲企业在传统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并通过投资筛查机制、关键技术出口管制及供应链韧性等计划,逐步降低在关键领域对中国的依赖。

(二)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差异下推动欧盟保持对华施压

中欧在政治制度与治理模式的结构性差异,促使德国及其他欧盟成员国持续将中国定位为"制度性对手"。尽管美欧关系面临挑战,但双方在价值观同盟与科技管制领域利益趋同,使德国对华政策既受北约框架下的对美安全依赖束缚,又需调和欧盟内部立场分歧。短期内德国仍将在涉疆、涉港及人权议题上保持对华施压。然而,德国可凭借"战略斡旋者"身份推动欧盟形成对华有限共识,建立缓冲机制弱化美国遏制政策对中欧经贸的冲击,最终形成"价值观外交"与"战略自主"并行的政策架构。这种在跨大西洋依存与欧洲自主之间寻求动态平衡的做法,本质上也是欧盟多重地缘诉求的现实投射。

QQ20250515-151705.png

(三)全球治理合作下强化欧盟对华的规则与标准竞争

默茨政府预计在延续多边主义传统的同时,将继续把欧盟作为其参与全球治理的核心载体,并支持倡导欧盟在绿色转型、人工智能、公共卫生、国际减贫等全球议题与中国展开务实合作。但与此同时,德国也致力于强化欧盟的议程设置能力和标准输出策略。例如在之前的中欧数字伙伴关系谈判中,德方坚持要求中国企业在数据跨境流动中遵守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以此作为技术合作的前提。这种“规则绑定合作”的模式,实质是希望通过多边平台将欧盟标准嵌入国际技术治理体系。此举既有助于重塑欧洲的全球竞争规则,也是巩固德国在欧盟内部领导力的现实需要。因此,未来中德及中欧不可避免将继续面临全球治理规则和标准的话语权竞争。

默茨领导下的德国正试图在“欧洲化”框架下平衡国家利益与欧洲责任。其政策能否成功,既取决于国内共识的凝聚,也考验其在欧盟内部的协调能力。对华政策上,德国或将扮演“务实引领者”,推动欧盟在对华合作与竞争间寻找动态平衡,而这一过程无疑将深刻影响中欧关系的未来。

推荐阅读

  • 综研观察

    中国出海企业如何在“经济连接器”国家布局投资 2025-02-08 16:21
  • 综研观察

    欧洲议会选举落幕,中欧关系迎来新考验? 2024-06-14 15:50
  • 综研观察

    朔尔茨任内再度访华,中德关系有何新看点 2024-04-17 15:50
  • 综研观察

    从欧盟对华政策新动向看中欧关系发展 2023-07-03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