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6-04 16:22
自然资源部4月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3个百分点,一季度海洋经济呈现向新向好发展态势。下一阶段,要大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着力推进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扎实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文|胡振宇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 前海分院副院长、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
海洋经济是沿海经济的主体,在资本深化、资本广化过程中,正超越港口物流、滨海旅游等海岸带经济,将在深海油气开发、水下技术自主、船舶海工总体建造能力和技术提升、海上清洁能源利用、深海采矿、海洋生物医药资源获取、深水网箱养殖、星海联通跨界面信息传输、海底通信监测组网、亚太超大规模电网、海底光电缆铺设、数据服务、北极航道开拓、海底空间站和海上城市建设等深蓝经济、智慧海洋、透明海洋等方面,形成从衣食住行、海陆空天感知防减灾到能源电力供给的综合服务能力,成为巨量资金投放地,为大周边提供全方位国际公共产品。
//这是2024年9月2日拍摄的中广核“伏羲一号”风渔融合网箱平台(无人机照片)。9月4日,超大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中广核“伏羲一号”正式在广东汕尾建成投运。新华社记者邓华 摄
持续投入支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旅游业和港航业成为主导产业。202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万亿元,占GDP比重7.8%。海洋产业增加值4.3万亿元,占GDP的3%。在海洋产业增加值中,海洋旅游业增加值1.6万亿元,增长9.2%,占比37.5%;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0.8万亿元,增长7.4%。占比19.05%,二者合计占比近60%,若加上海洋渔业0.5万亿元增加值,则三者占我国海洋产业增加值已近70%。
究其原因,我国2010-2024年近700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中近50%,即320万亿元投在了沿海11个省市,若基建、房地产、制造业(含厂房、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粗略按各占三分之一计,其中每部分投入已超过100万亿元,这就是沿海中国发展的基础。从产出看,2024年全国11个省市生产总值占全国的53%。具体到海洋经济,我国首先起步的就是海岸带经济。按照各省市海洋功能区划的我国围填海规模近2500平方千米,尽管其中一些未能实现,但总体上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无论是围填海本身还是其后的产业、城市发展都意味着投资,这其实是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的底层逻辑。
我国海洋经济正进入新一轮爆发期。目前尚无全球公认的海洋经济定义,我国海洋经济是指海洋产业和与之相关联的活动,海洋产业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
从我国海洋产业各板块增速看,2024年海上风电发电量增长28.2%;海洋船舶工业比上年增长14.9%,新承接海船订单量、海船完工量和手持海船订单量国际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新承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78.5%;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比上年增长9.1%,新承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分别占到世界总量的69.4%、67.3%和57.6%,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保持全球首位;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全年增加值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9%。
全球海洋生物医药发展迅速。尽管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去年增速较低,但与上世纪新药推出频率比较,全球海洋生物医药发展迅速。至2023年底已有21种海洋药物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澳大利亚药品监管局(TGA)认证,其中18种是2001—2023年上市的。海洋装备的提升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认知和获取海洋生物资源的能力。在新开发小分子药物中,近70%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天然产物(2020年)。相比陆上万分之一的天然产物成药率,海洋天然产物成药率是其四倍(万分之四)。原研药具有“三高一长”(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长周期)的特点,一般投入额近30亿美元,从研发到上市周期为12—18年,欧美长期以来主导了全球原研药的研发生产。生物技术和AI技术结合可将药物研发投入降至3亿美元,上市周期缩短为3年,极具投资吸引力。
//本文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954期第1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