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时代下的深港发展新机遇

研讨会

作者:智库交流与合作部

时间:2019-10-22 10:58

3880

2019年10月11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香港美国商会联合召开“湾区时代下的深港发展新机遇”研讨会。来自内地与香港的专家学者从新时代背景下大湾区建设的视角,分别围绕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对香港经济的影响、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大湾区人才交流合作的新机遇进行交流探讨。

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将为深港合作提供更大空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改革开放是深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因”,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是中央赋予深圳经济特区的新使命。改革开放40年以来,深圳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驱动型创新特色鲜明。新时代下深圳应进一步开放与创新,积极探索建设全球标杆城市。同时,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有利于丰富探索“一国两制”新实践,拓展香港发展的新空间,支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郭万达还指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圳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大陆法系,香港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与普通法系。双方优势各异,互相无法替代。深圳和香港之间存在竞争是必然的,但是这个竞争是基于市场的、良性的、有序的竞争。示范区建设将让深港两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竞争中实现“良性互动”。  

香港经济已经进入优势与劣势同时凸显的阶段

美国缪肯研究院亚洲中心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黄华跃在发言中强调,随着内地经济日益走向开放,香港经济的竞争力目前主要体现在香港的“软件”基础设施与“软实力”,即经济的国际化与跨国网络、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制、现代国际经济体系的商业文明与规范。香港目前所具备的特殊优势是内地在短时间内很难复制或替代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认清香港经济存在的潜在劣势。在长期缺乏政府鼓励技术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和重商主义的社会氛围下,香港的经济优势向金融和资本营运方面逐步收敛,经济发展动力日益单一化。而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有利于为香港经济发展释放空间,更好地将香港的研发、软件与深圳的制造、硬件相结合,从而推动香港产业结构转型,培育香港经济增长新动力。

香港应重视其长期存在的社会深层次矛盾

香港美国商会主席Robert Grieves指出,香港经济的潜在劣势与经济优势如影而随,是同时存在的。事实上,正是香港经济发展的独特性,造就了香港社会中的二元表现,如对外市场的竞争力与内部市场的垄断性;对外经济要素的快速流动与内部阶层的日益固化;以及对外经济活跃度高与内部经济缺乏创造力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今天香港社会最突出的矛盾,是香港近十多年来全球城市的发展,其经济红利并没有很好为港人所分享。其中,香港整体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固化和中产阶层不升反降,更是影响了港人对香港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香港经济在保持其独特性的同时,应进一步思考如何采取更好的方式让社会阶层向上流动,同时降低财富方面的差距,为港人提供更好的工作与教育机会。

推动香港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认为,在全球经济发展总体不确定且趋于悲观的外围环境下,香港经济增长走低应为可以预料和理解。对此,香港内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施政重点和方向。在巩固全球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基础上,香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应是通过科技创新,来改变香港“高增值低就业,低增值高就业”的结构。为此香港需要推进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的“工业4.0”的布局和发展。同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也应是香港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一方面香港要“融进去”,融进国家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另一方面香港要“融出来”,在国家参与全球治理、“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发挥独特功能和作用。

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是释放大湾区人才集聚效应的关键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政策与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中心主任王梅在发言中指出,目前大湾区劳动力及人才分布呈现东强西弱,根据大湾区产业基础及劳动力行业分布,港澳与湾区内其他城市有较强的互补性。但大湾区内部人才发展仍面临重点人才储备低、制度标准差异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弱等问题。对此,她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共同建设湾区大学、整合三地科技和教育等优势资源,增强人才吸纳能力;二是设立“人才保税区”及实施工作假期签证,提升人才流通效率;三是构建高端智库群,加强产学研合作,从创新创业环境入手解决人才发展难题;四是推动“社保+医疗+教育”互认互通,落实粤港澳居民在社保、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

优化创业环境,鼓励更多香港青年到内地就业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香港全球倡议办公室主任Etta Wong在发言中指出,香港年轻人创业意愿较高,但其在港创业面临的租金及人力成本较高、市场规模较小、创新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等难题。大湾区建设的提出为解决这几大问题提供了方案。但香港年轻人赴大湾区创业亦要克服两地在政策法律、税收制度、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差异问题。在这方面,大湾区内地政府应考虑在施政上着重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创业环境,为创新企业提供稳定的有可预见性的保障;增加两地的交流项目,加强两地青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实施同等待遇,提供更适宜创业的社会环境;加强与港澳政府及社会组织的合作,吸引优秀创业人才及培育下一代创业者。

搭建粤港澳青年交流平台,促进两地青年双向交流

对于香港青年北上的机遇和挑战,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创新主管梁行健认为,机遇在于内地市场庞大,每个地方都有新发展,有足够动力和机会供香港青年追求理想。挑战在于新环境及社会文化差异下,香港青年要适应内地,才能顺利发展。他指出,虽然现在信息发达,但许多香港青年对内地社会与市场的发展情况并不了解,也较少有内地企业到香港高校招聘。因此,内地与香港需要做更多深层次的沟通,不能仅停留在参观、举办论坛上,可通过企业、商会或是协会等机构组织,利用在内地的香港青年长期工作的经验及资源,通过开展实习计划、创业比赛、走访企业等形式,协助香港青年在内地发展,助其增进对内地社会的认识。

9.jpg

推荐阅读

  • 综研视点

    郭万达: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2024-03-04 14:52
  • 综研观察

    前海:以三个“一体化”引领深港深度融合发展 2024-01-10 15:05
  • 综研视点

    粤港澳大湾区四大合作平台成型成势 三地携手催化“新质生产力” 2023-12-29 15:10
  • 学术交流

    首届深港双城发展论坛在香港顺利召开 2023-12-29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