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赋予广州最新定位——打造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并提出“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的目标愿景。
2004年,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4个5万吨级多功能码头正式投产,广州港由河口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港。二十年后,南沙港区已开辟196条班轮航线,其中外贸航线超160条,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900万TEU,成为华南重要的综合性枢纽港区。
面向海洋、经略腹地,成为枢纽。从“珠江时代”走向“海洋时代”,广州要打造成为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和世界级枢纽,南沙港当有何为?
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四大合作平台中面积最大,南沙港的勃兴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入合作和构建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枢纽提供坚实的基础。
今年是南沙港区开港20年,20年来港区建设步步为营,目前已建成四期集装箱码头,集装箱吞吐量飙升1900多万标箱,占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由2009年不到60%提高到2023年的将近80%,稳稳当当把广州港带入了海港时代。
//图为南沙明珠湾起步区。
一、服务制造,构建生态
南沙港区的诞生源于广州的大城大气。当河道水浅、虎门大桥横跨,黄埔港区难以承载5000标箱以上集装箱船时,南沙港区毅然移步向海,实现了由“珠江水、广东粮”到向海而兴的飞跃。由江入海,800多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增加了港口集疏运配套辗转腾挪的空间。
南沙港区的发展则得益于引领时代的创新意识,在服务大制造的同时,粮、钢及其他大宗商品一应而上,丰富了港口货运内容,同时推出保税燃料油加注“一船多供”监管模式。更为难得的是提前谋划,把沙仔岛建成了国内最大、设施条件最好的汽车码头之一,已形成1800米岸线、7个万吨级滚装汽车专用泊位、超160万平方米堆场的汽车滚装码头群,汽车年通过能力超过200万辆。
南沙港区与龙穴造船基地相得益彰,构建了南沙产业生态基础。
//图为广州南沙自贸区。
二、内外协调,港城一体
海与陆的沟通,让南沙港的辐射效应更彰显。2021年6月,南沙四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投入运营,为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提供了深度应用场景,也为未来智能化港口建设、改造积累了经验。当年底,南沙港铁路正式通车,实现了港口、铁路、公路无缝连接,为“一带一路”提供了稳定的物流通道,将江门鹤山市、蓬江区,佛山顺德区均安镇,中山小榄镇、东凤镇、南头镇、黄圃镇,南沙区横沥镇、万顷沙镇等制造业腹地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内与外的协同,让南沙港的聚合能力更立体。南沙港区不断优化航线布局,开拓外贸空间,已开辟外贸班轮航线163条,其中亚洲航线87条,占比超过50%,航线覆盖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为提高国际航运服务能力,南沙正力推粤港澳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建设,大力发展航运金融、海事保险、船舶租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
南沙港的壮大推动临港产业蓬勃发展。大制造是南沙的符号,国际船舶海工市场已进入上行周期,大制造拥抱大科技,临港更智慧。南沙造船基地迎来了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在这方面广船国际走在了前列,其制造的“黄河口”轮汽车滚装船是典型绿色船舶,2022年交付的我国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绿色船舶配备了世界领先的甲醇双燃料驱动系统。
大底盘、大体量、大气魄的南沙港,让大城更显海洋特色。
//本文为南方都市报特约稿件
(0)